“6斤的水果,打开一看,里面起码有1斤湿纸,这是为了‘增重’?”近日,市民吴先生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表达自己的疑虑,他在花溪区地利水果批发市场某商铺购买的一篮水果里,发现不少湿纸,这是否为商家故意压秤?
针对市民的反映,问政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并采访了市场监管部门。
商家回应:称毛重,是“行规”!
5月5日,记者前往花溪区地利水果批发市场,随机在三家商铺询问枇杷售价,三家商铺的枇杷主要以“箱”或者“篮”的形式出售,单价为10元/斤。
记者在其中一家商铺购买了一篮枇杷,连果篮重5.88斤,共计58.8元。付款后,记者取出部分枇杷后发现,正如市民吴先生所说,有湿纸放置在果篮夹层。记者随即找到市场内的一处公平秤处称重,加果篮的总重量确为5.88斤,而单独取出的湿纸约0.8斤。

记者拿起表面的枇杷发现同样有湿纸放置在果篮夹层(约重0.8斤)。
随后,记者又购买了另外两家商铺的枇杷,同样存在这一情况。篮中放湿纸,真的是为了压秤吗?
当记者向商家提出质疑时,一位商家指着店门口悬挂《食用农产品信息公示牌》回应:“这是‘行规’,批发市场里的水果要保鲜,都有包装物放在中间,都公示的。”记者看到,该公示牌上的确写有商品单价以及包装物重量。
记者在市场内继续走访发现,每家店门口都悬挂有《食用农产品信息公示牌》,公示牌上写有每种水果名称、价格以及包装物重量。因为市场水果大多按“箱”销售,店家在公示牌上主要标注了水果每箱的包装物重量。有部分商家还单独张贴出“不去毛重、不散称”等提示。
公示牌上对所销售的果品包装物重量进行公示(图中包装物重量以箱为单位计算)。
正在市场内选购水果的王女士对这种销售方式表示认可,她认为:“一斤枇杷在批发市场内单价为10元,外面零售13元到15元,已经抛开包装或湿纸的重量。”
市场监管:包装物重量必须公示!
那么所谓的“行规”,到底是怎么回事?
5月6日,记者联系到了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石板分局,该分局执法人员表示市场售卖水果中有湿纸的情况属实,系因市场特殊性,不属于违规行为。
据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石板分局执法人员庾畅介绍,因花溪区地利水果批发市场属于批发市场,销售方式与普通农贸市场的零售有一定区别,大都是成“箱”销售,但因有市民、散客喜欢前往该市场购买,水果也会按“篮”销售,但市场里“一篮”比市面零售的篮子容量要大许多。
“因为地利水果批发市场销售的水果体量大,新鲜水果又属于易腐坏食品,在运达批发市场及售出的运输过程中,均需进行保鲜处理,所以不管是箱装还是篮装,都会在其中放置冰袋或湿润的卫生纸。当然,包装物重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篮枇杷的包装物重量约在0.4至1斤,一箱枇杷的包装物重量在3至5斤左右。”庾畅说,基于市场这一特殊性,该局有针对性地要求花溪区地利水果批发市场的所有商家制作并悬挂带有水果名称、价格以及包装物重量的《食用农产品信息公示牌》,并要求商家在消费者购买时,应先主动告知内含包装物。
“针对市民反映的情况,我局执法人员也已挨家挨户走访完市场内商家,要求做好提前告知消费者,避免引起误会。”与此同时,花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石板分局也表示,如果有消费者发现商家的《食用农产品信息公示牌》上没有如实公示或者在售卖时未告知内有包装物,也可以拨打该局投诉热线83652051(9:00-16:30),执法人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记者 任璐瑶
编辑:吴艺舟
审核:吴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