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根本无法标签化,更不能简单归类。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见证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由生到盛的全过程,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消费观,跟从不盲从,奢侈不奢靡,个性不个别,想要了解90后的消费体系,找到平衡点,并不容易。
不过,从近期唯品会X南都发布的《社会新人消费报告》来看,他们的消费行为依然具有共性:对于喜欢的东西,敢于大额支出,契合“局部富人”的特征。
既然是局部富人,那么局部之外的地方往往是要回归现实的,对性价比的追求90后也是非常看中的。诸如,买潮奢大手大脚,日用品却斤斤计较;踏两千一双AJ,穿三元一双袜子,这也是90后消费行为中不能回避的真实写照。
尤其是,当下,一场由猪肉引发的物价上涨潮蔓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多个领域“涨声一片”,CPI首次进入“3时代”,敏锐的90后们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并拿出把钱花在刀刃上的硬核姿态转身遁入体面的省钱阵营。
小舒是自由工作者,经过几年打拼在北京(楼盘)暂立脚跟,虽说北漂生活并不大富大贵,但她的交际圈和生活轨迹也十分讲求精致:
午后的Starbucks,一杯美式在侧,或处理工作,或约老友叙旧;傍晚,约一两个知心好友来一场精致的情调晚餐;晚间,或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或在吉他老师的指导下拨动琴弦;周末,或在泳池翻涌,或在舞蹈课上翩跹,亦或是来一场短途自驾行。
小舒的生活精致靓丽,她的生活品味还体现在各式名牌香水上,各种味道也成为她出入不同场合的灵魂伴侣。
近期她无意中发现,常去的那家云南菜餐厅换了菜单,除多了零星几道菜品外,之前所有菜品价格都有10-15元的上涨幅度,就连常常光顾的楼下早餐小店,菜单也都更新了一轮,包子价格翻番,由单价2元涨至4元,原本几块钱就能解决的早餐,现在已经突破两位数。
“涨得太凶了,要尝试着做些改变,节省这部分开支了。”小舒暗下决心。随后,小舒集中购置了锅碗瓢盆,装满美妆、海购APP的手机上也赫然多出了食谱类工具,昔日以逛商场为乐趣的她,也开始频繁出入菜市场,跟小摊小贩们打起了交道,小舒的厨房里,她偏爱的YSL黑鸦片香水味正与浓浓烟火味碰撞出微妙的“化学反应”。
身在四季瓜果飘香海南(楼盘)的小云爱吃榴莲,不过,今年对于榴莲的热爱却败给了它高昂的“身价”。
“买不起!”小云在微信上向她北京的朋友阿丹抱怨,并随手丢出了一张水果店的价签照片:25.8元/斤!
作为榴莲发烧友,小云清楚记得,过去榴莲最便宜的时候每斤才12元,即便涨价也大致稳定在16元/斤的水平,而她每年的食用标配是10个左右,但最近一段时间,一个榴莲的身价已经动辄200起了,即便咬咬牙,今年以来她也才入手了4个。对此,小云有点委屈。
失去榴莲自由的无奈,阿丹也感同身受。在那张“25.8元/斤”的照片下面,阿丹回复了一张水果外卖的订单截图,截图里,一个橙子15元,一个2.5-2.7kg的榴莲在享受过会员价之后,也达到了240元。
从水果店失意而归的小云打算从最爱吃的辣椒炒肉上寻求一丝安慰,但当她站在34元/斤的猪肉面前时,大概犹豫了2秒,转身朝鸡翅走去。
95后牛牛来北京工作不到两年,这是她第三次搬家,从角门西到立水桥,庆幸的是,房租基本没变,但令牛牛感到意外的是,快递费却成为资深网购群众的拦路虎。
牛牛要购置的并非什么罕见物件,而是日常家居所用的菜刀和扫帚。像往常一样,牛牛在某宝上一顿海淘之后,将一把20几块的扫帚和100多的菜刀收入购物车,但当点击购买时,两件来自不同店家的物品均高出了原价,定睛一看才发现,扫帚多出了8块运费,菜刀则多出了十几块的运费。
“这不科学啊!”习惯了享受包邮便利的牛牛心里犯起嘀咕,她联系客服咨询情况,客服给她的解释是,近期所有发往北京的货品都不包邮,但具体理由,客服也没说出个丁卯。
原本网购就是图个便利性价比高,凭空多出来的运费瞬间拉低了这种优势,“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思量再三,牛牛打算周末亲自跑一趟超市。
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单身女白领一抓一大把,小C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说,一线城市之所以剩女多,是因为她们的感情都有了除男人以外的其他寄托,小C的寄托则在电影院。
小C的工作和生活都在北京东二环附近,除了房租高,日常消费样样超均值,就连附近商场里电影院的票价都得六七十一张,更别说节假日动不动就破百了。为了尽可能满足休闲消遣需要,小C常去一家设施较为老旧的地下影院,这家影院旁边是一家KTV,情节平缓的电影观赏过程中,还时不时能听到隔壁的“鬼哭狼嚎”。
就是这样一家电影院,最近,票价也从原来的20出头涨到了33左右,这对于每逢新片好片上映必去影院报到的小C来说,无疑增加了不小的开支。以往,小C常常拿出一天的时间泡在电影院,一口气看完两三个新片,即便如此,开销也就五六十,但现在,接连看三场电影,就得花掉100块。
“看,还是不看?”看完两场电影后的小C站在电影院《航海王》的海报前,陷入了两难,“33块钱的票价刚好够吃一顿黄焖鸡外卖了。”小C打开某团,边往外走,边下单。
小蒙租住在距离公司一站地铁的呼家楼,共享单车的普及最大限度的实现了他方便、省时和省钱的初衷,两年来,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一辆共享单车,15分钟将他从家门口送达至公司楼下。
市面上,昔日的小蓝、小黄和摩拜逐渐被五颜六色的其他品牌所取代,随着共享单车美观度和使用性能的提升,其费用也在攀升。小蒙记得很清楚,两年前,共享单车刚刚起步,各家之间竞争激烈,很长一段时间骑车都是免费,再后来,起步价1元(骑行30分钟内),超过30分钟后,每30分钟加收1元,但最近一个月,多个品牌的共享单车悄无声息的将起步价调到1.5元,加价梯度也随之涨至1.5元。
这意味着,小蒙原本每天2块钱就能解决的交通问题,现在得3块钱。上浮比例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小蒙算了一笔账,按当下的收费标准,一个月交通支出60,半年360元,这个价格足以在拼多多上买一辆还不错的自行车,这还没有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冬天,共享单车用户量下滑,收费标准是否会再上调这个因素。
最近几天,但凡下班比较早,小蒙都宁愿花上半小时步行回家,不过,小蒙也在考虑,是不是到了该买辆自行车的时候了。
90度小结:
不可否认,“花钱”被90后当做生活中获得快乐的方式,但他们的心中,永远有一个快乐值去衡量什么该花大钱,什么该省,正如两千块一双的AJ配三元一双的袜子,这是“精致”90后最后的倔强,只要不影响快乐值,那些价格上涨的物品,统统可以降低消费甚至被取代。数据显示,热衷钻研价格和产品功效的“精明消费者”在他们之中很是常见,近九成90后会先比价再做购买决策,这也就不难理解90后对于物价上涨的感触更为强烈了。